現代建筑物防雷主要由頂部避雷帶、網狀接閃器、建筑物的梁、柱、樓板和四周墻體內的主鋼筋作引下線,利用地下鋼筋混凝土基礎作為接地體。在建筑物設計和施工時就要考慮到作為網狀接閃器、引下線和接地體的鋼筋網絡之間的電氣連接,使之成為較理想的"法拉第籠"式避雷器。防雷網與建筑物鋼筋混凝土相結合,已成為國內外公認的經濟可*的防雷方式,因此在設計、施工時都應預留從各層樓板、梁、柱內鋼筋焊出接頭,以便與室內外接地線相連。輸電線路的防雷,應根據線路的電壓等級、負荷性質和系統運行方式,并結合當地地區雷電活動的強弱、地形地貌特點及土壤電阻率高低等情況,通過技術經濟比較,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。
(1)35kV線路不宜全線架設避雷線,一般在變電所的進線段架設1~2km的避雷線,同時在雷電活動強烈的地段架設避雷線,或者安裝線路金屬氧化物避雷器。
(2)110kV線路應全線架設避雷線,山區應采用雙避雷線;但在年平均雷暴日數不超過15日或運行經驗證明雷電活動輕微的地區,可不架設避雷線。
(3)220kV線路應全線架設避雷線,同時應采用雙避雷線。對于架設避雷線的線路,應注意桿塔上避雷線對邊導線的保護角,一般采用20°~30°保護角,同時做好桿塔的接地。根據土壤電阻率的不同,桿塔的工頻接地電阻,不宜大于表1所列數值。
對于35kV線路裝設的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技術參數,一般應滿足以下條件:
①持續運行電壓(有效值)不小于40.8kV;
②額定電壓(有效值)不小于51kV;
③直流1mA參考電壓不小于73kV(范圍在73~74kV之間);
④標準放電電流5kA等級下殘壓(峰值)不大于:
雷電沖擊134kV、操作沖擊114kV、陡波沖擊154kV。
⑤2000μs方波電流(峰值)200A。⑥對絕緣配置,根據線路污穢等級要求確定。